选育。
特征特性:属平菇一代杂种。
需37℃左右的低温结实力、近熟性好、分化率较高、孢子萌发3~5天,出菇温度20~25℃。
出耳、出蛾均可。
菌丝发达、粗壮、耐高温。
子实体单生,蛋形或宽漏斗形。
菌盖半圆形或近肾形,中央凸起,顶部具不明显的菌幕层,有白黄色至粉黄色毛状鳞片,表面光滑有光泽,边缘薄、整齐,黄褐色至黄绿色。
菌肉略厚、乳白色,伤时变蓝。
菌褶白色至浅褐色,边缘初期内卷,伤变乳黄色。
孢子光滑,卵圆形,浅黄色,近卵圆形的双层,具低电子密度。
栽培要点:温和气候夏秋季8~9月播种。
穴播:行距20~23厘米,穴距10~12厘米;床播:行距10~15厘米,宽1.2~1.5米。
要多施些腐熟的堆肥,并补充适量的尿素。
覆土厚约1厘米左右。
出菌第一潮菇后室温不宜超过26℃,第二三潮菇的温度则可适当提高。
水分管理应做好补水、通气、保湿工作。
相对湿度要控制在85%~95%,出眠后可升至95%左右。
通风换气可在晴天上午进行。
调湿应注意加强室内的空气对流。
病虫害防治:应避免使用高浓度的化肥以及有机磷农药。
耳片薄而大;毛面平滑;边缘整齐、覆盖均匀、子实体大、菌盖边缘具不明显鳞片。
适宜在上海地区露地栽培。
试种情况:已推广应用。
4.田村14号,菌株来源: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、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,菌株 BM83—2(真菌名: Daphnidia agalloc lg adina Syd.F.),2003从母本 BM83—146—2代中分离纯化而得。
特征特性:菌丝生长强旺,中棚转色快,生理成熟期出现早。
菌盖直径3~3cm,菌形较直观较大。
有桔红黄色、鲜黄色斑纹。
柄贫乏,菌柄基部具细绒毛。
菌肉浅黄色。
菌褶密、深度不等、白色,边缘内卷有点乳黄色。
菌盖菌柄生长中偏下略带 Z 形弯曲。
孢子带黄色,卵圆形、椭圆形、顶部近平截、光滑,有微细麻点纹。
菌肉生食味佳。
孢子平均重量36.50-45.17 mg( g·g-1)。
出菇温度5~31℃